诗词大全
/
/
丘为
/
寻西山隐者不遇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

丘为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标签:
  • 唐诗三百首
  • 友情
  • 译文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语音
  • 注释

    1、茅茨(cí):茅屋。

    2、扣关:敲门。

    3、僮仆:指书童。

    4、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5、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

    6、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7、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8、黾(mǐn)勉:勉力,尽力。

    9、仰止:仰望,仰慕。

    10、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11、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12、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13、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1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语音
  • 赏析

      《寻西山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丘为(一作邱为)的作品。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来自抒旷怀,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全诗构思新颖,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丘为,唐代诗人,其传世作品不多。本诗之所以广为流传,在于它写隐逸之情时另辟蹊径,道出了另一番味道。

      整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寻隐不遇,似露失望惆怅之意,后八句则宕开一笔,写隐者的高雅情趣与所居环境的闲静优美,将他的志趣与诗人自己的追求诉诸于笔端,表现出了一种倚世独立的精神境界。

      诗的前两句写隐者居所的高、远、简,“绝顶”言其高,“茅茨”,为茅草屋,指其简,“三十里”则语其远,如此,作者却要“直上”寻找隐者,可见诗人对他的钦佩之情,必欲见之而后快。这样的铺陈渲染,便让读者对隐士为何等高人充满了想象与期待。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写诗人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却连个仆人也没有遇到,屋里亦是空空如也。《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虽未见隐者,但也有童子可问,知其所去。而本诗中诗人未见僮仆。依笔者看来,隐者可能只有一、两个僮仆,出门时带去了,或者根本就没有。诗人敲门时,无人应答,门上无锁,可推门而入。直观其室,室内只有案几,无任何奢华之物。这样,隐者又何必用僮仆呀?真正的隐者是要剔除物欲、反观内省的,由此可见,该隐者必是真高人雅士。

      五六句中,是诗人的想象。隐者不在,诗人不免要推断他的去向,或砍柴或垂钓,都是人与自然的交流,都脱离了人世的纷扰与欺诈,尤其是“垂钓”古人更是把它当作一种闲适脱俗的生活,“闲来垂钓碧溪上”“独钓寒江雪”等诗句便是明证。诗人如此写,更突出了隐者的超然。

      七八句,写了诗人不遇的心情:错过了与隐者相遇的机会,就只能失落地在心里默默地对他表示无尽的景仰了。诗人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去寻隐者,不得相见,此时的失望与忧郁不免要溢于言表了。

      “雨中草色”“窗里松声”,色极悦目,声极悦耳。九十句描画了这里空气清新、草色青翠、青松掩映的优美环境,顿时便让读者从诗人所渲染出因不遇产生的惆怅之情中脱离出来。

      不能相见,或为缺憾,但在这优雅的居所里,诗人却感到与隐者的幽情逸致产生了契合,身心也如被清水荡涤了一般变得澄澈清明,虽然没有宾主相见的兴奋,但却也深深地体悟到了清净无为的禅理,而这正是此行真正的目的,目的达到,便可欣然下山,又何必等着与隐者相见呀?诗的最后六句直接陈述了自己的想法,表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心性和追求。

      在笔者看来,诗中句句在写隐者,也时时在写诗人自己,写他对隐居遁世、恬淡怡然生活的追求,而最巧妙的是以“不遇”来表情达意。

    语音

猜你喜欢

  • 赠汪伦
    · · 李白
    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观书有感
    · · 朱熹
    七言绝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元日
    ·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寒食
    · · 韩翃
    七言绝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丘为

15篇诗词

丘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事继母孝,尝有灵芝生堂下。屡试不第,归山攻读数年,天宝初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太子右庶子,贞元四年(788)为由前左散骑常侍致仕。年八十余,而母无恙,给以俸禄之半。为善诗,与王维(约701—约761)、刘长卿(约726—约786)友善,时相唱和。80多岁辞官还,贞元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卒,年九十六。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其诗大抵为五言,格调清幽淡逸,多写田园风物,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作者之一。以《题农父庐舍》、《寻西山隐者不遇》、《左掖梨花》、《泛若耶溪》等较著名。例如:“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左掖梨花》),堪称佳句;“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题农父庐舍》),工于炼字,王安石《泊船瓜洲》之“春风又绿江南岸”盖脱胎于此。原有集,已佚。丘为,唐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丘为早年多次参加科举,但屡试不第,遂刻苦攻读,终于在天宝初年(742)考中进士。他累官至太子右庶子,八十余岁辞官回乡,享年九十六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丘为以孝敬继母闻名,他做官时,继母尚健在,他拿出一半的俸禄供奉继母,直至她去世。丘为为人谦逊谨慎,刚还乡时,县令来拜会他,他弯着腰恭恭敬敬地等候,县令坐下后,他拱手向上行礼,县令告辞走了,他才敢落座;每次骑马外出经过县署,丘为也一定要下马走着过衙门。丘为善写五言,诗风冲淡平和,内容多为田园风物,对唐前期五言格律诗的形成、成熟及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创立作出了贡献。代表作《寻西山隐者不遇》,颇具闲逸高趣:“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其《湖中寄王待御》则写自己在嘉兴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不慕富贵、甘愿淡泊的志向:“日日湖水上,好登湖上楼。终年不向郭,过午始梳头。尝自爱杯酒,得无相献酬。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方春转摇荡,孤兴时淹留。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少别如昨日,何言经数秋。应知方外事,独往非悠悠。”丘为与诗人王维、刘长卿等相友善,互有往还唱和。当年丘为落第回乡时,王维曾作《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相赠,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以及人才不被赏识的激愤之意:“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著有《丘为集》(《新唐书·艺文志》卷7),已佚失,现存世诗十八首。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