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韦应物
/
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标签:
  • 唐诗三百首
  • 思念
  • 情感
  • 人物
  • 忧国忧民
  • 友人
  •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

      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又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

      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

      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

      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语音
  • 注释

    1、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

    2、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3、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

    4、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5、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6、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

    7、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8、问讯:探望。

    语音
  • 赏析

      《寄李儋元锡》这首七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语音

猜你喜欢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小儿垂钓
    · · 胡令能
    七言绝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江上渔者
    · · 范仲淹
    五言绝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 枫桥夜泊
    · · 张继
    七言绝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古朗月行
    · ·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韦应物

766篇诗词

韦应物(737~792),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是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外放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约贞元七年(791年)初,韦应物在苏州去世。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