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杜甫
/
野望

野望

·作者·

杜甫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标签:
  • 写景
  • 抒情
  • 唐诗三百首
  • 情感
  • 数字
  • 译文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

      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

      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

      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

      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

    语音
  • 注释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

    3、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

    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8、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9、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10、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11、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12、日:一作“自”。

    语音
  • 赏析

      《野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流寓成都时。其时诗人已经五十岁,孤身流落天涯,与家中亲人难通音信,而中原的战乱尚未平息,更有吐蕃侵扰边地,故他郊游野外,有感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又自伤年迈多病、无能为力,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锦江景色;颔联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写野望的方式和对家国的深沉忧虑。这首诗由景入题,忧时忧国,语言淳朴,感情深沉。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颈联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尾联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语音

猜你喜欢

  • 惠崇《春江晓景》
    ·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小池
    ·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回乡偶书
    · ·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 赠汪伦
    · · 李白
    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卜算子·咏梅
    · ·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杜甫

1676篇诗词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