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孟浩然
/
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侍御维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标签:
  • 唐诗三百首
  • 离别
  • 友情
  • 情感
  • 场景
  • 归隐
  • 哀怨
  • 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

      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

      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

      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

      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语音
  • 注释

    1、王侍御维:即唐代诗人王维。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

    2、寂寂:落寞。汉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

    3、竟何待:要等什么。

    4、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

    5、空自:独自。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

    6、芳草:本义为香草,古诗中常比喻为美好的品德。此处指美好的处所,暗喻隐逸生活。《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7、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8、违:分离。

    9、当路:身居要职的当权者。宋陈亮《庶弟昭甫墓志铭》:“畴昔之年,当路欲置我于死地,病馀而继以囚系。”

    10、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11、知音:知己。《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12、索:一作“寂”。

    13、故园:旧家园;故乡。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14、扉(fēi):门扇。

    语音
  • 赏析

      《留别王侍御维》又名《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失意后创作的赠别王维之诗作。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语音

猜你喜欢

  • 秋夕
    · ·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 ·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 绝句
    · · 杜甫
    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望洞庭
    ·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凉州词
    · · 王之涣
    乐府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孟浩然

460篇诗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