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梅尧臣
/
陶者

陶者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标签:
  • 古诗三百首
  • 人物
  • 生活
  • 农民
  • 译文

      烧瓦的人挖尽自己的门前土,

      自己的住屋却无片瓦遮风挡雨。

      达官贵人锦衣玉食,十指不沾土,

      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语音
  • 注释

    1、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2、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3、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4、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

    5、大厦:高大的屋子。

    语音
  • 赏析

      《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语音

猜你喜欢

  • 悯农
    · ·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咏柳
    · · 贺知章
    七言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江上渔者
    · · 范仲淹
    五言绝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 · ·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 天净沙·秋思
    ·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梅尧臣

2882篇诗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1]),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诗小传》等。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