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先秦
/
庄周
/
逍遥游

逍遥游

·作者·

庄周

·朝代·

先秦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译文

    1。之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3)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4)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9)则芥为之舟(代词,小草的)

    (10)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12)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1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15)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16)汤之问棘也是已(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顺承)

    (4)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4)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用)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6。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语音
  • 注释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色深黑。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4。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反:通“返”。

    5。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7。而征一国而:通“能”,才能。

    8。知效一官知:通“智”,智慧。

    9。犹然笑之犹:通“繇”,喜。

    10。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凭借。2。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今多用于虽然···但是···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7)而征一国者

    古义:取信

    今义:远行或用武力制裁

    (8)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

    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9)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10)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指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11)神人无功

    古义:无功利

    今义:无功劳3。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指风)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4。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满意)

    (5)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名词用作动词称赞)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6)之二虫又何知(知何,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待恶乎,宾语前置)

    语音
  • 赏析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1)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3)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以养天年。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种妄想逃避现实,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或现在,都是—种消极的、不可能实现的绝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语音

猜你喜欢

  •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商山早行
    ·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望洞庭
    ·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忆江南
    · ·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庄周(庄子)

战国时期

5篇诗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