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白居易
/
长相思

长相思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标签:
  • 山水
  •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情感
  • 景色
  • 人物
  • 女子
  • 相思
  • 译文

      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

      一直流到瓜州渡口,

      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

      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语音
  • 注释

    1、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2、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3、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4、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5、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6、悠悠:深长的意思。

    语音
  • 赏析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

    语音

猜你喜欢

  • 鹿柴
    · ·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赠汪伦
    · · 李白
    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夏日绝句
    · · 李清照
    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四时田园杂兴
    ·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 所见
    · · 袁枚
    五言绝句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白居易

0篇诗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