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先秦
/
左丘明
/
楚归晋知罃

楚归晋知罃

·作者·

左丘明

·朝代·

先秦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标签:
  • 古文观止
  • 爱国
  • 译文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语音
  • 注释

    归;送还。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求:索取。

    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治戎:治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馘(guó):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衅: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即戮(lù):接受杀戮。

    惩:戒,克制。忿:怨恨。

    宥(yòu);宽恕,原谅。

    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任:担当

    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宗:宗庙。

    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致死:献出生命。

    语音
  • 赏析

    《楚归晋知罃》记载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荀首射杀楚国连尹襄老、俘公子縠臣,其子荀罃(也作智罃、知罃)则被楚国俘虏。前588年,晋国请求用公子縠臣与连尹襄老的尸首交换荀罃,当时荀首已任晋国中军佐(晋国三把手,地位仅在国君、中军将之下),所以楚国人答应了。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语音

猜你喜欢

  • 枫桥夜泊
    · · 张继
    七言绝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滁州西涧
    · · 韦应物
    七言绝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 赠汪伦
    · · 李白
    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芙蓉楼送辛渐
    · · 王昌龄
    七言绝句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秋浦歌
    · ·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左丘明

先秦

45篇诗词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