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陆游
/
初寒

初寒

·作者·

陆游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船尾寒风不满旗,江边丛祠常掩扉。

行人畏虎少晨起,舟子捕鱼多夜归。

茆叶翻翻带宿雨,苇花漠漠弄斜晖。

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标签:
  • 写景
  • 感怀
  • 忧民
  • 感慨
  • 译文

    船尾的寒风轻柔,还不足以让旗帜完全展开,江边丛林中的祠庙,门户常常紧闭。

    行人们畏惧老虎,很少在清晨早早起身,船夫们为了捕鱼,常常深夜才归来。

    茅草叶子在晨风中翻飞,还带着昨夜雨水的湿润,芦苇花在广阔的江边轻轻摇曳,映照着西斜的余晖。

    令人心碎的是,处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如今已是九月,可今年的冬衣却还未准备好。

    语音
  • 注释

    1、丛祠:指荒野丛林中的小庙。"丛"即密集生长,"祠"为祭祀场所。

    2、舟子:船夫的古称,"子"为对人的尊称后缀。

    3、茆:通"茅",即茅草,此处指芦苇类植物。茆读má0。

    4、漠漠:形容芦花成片朦胧的样子,鲁词增强视觉感。

    5、堪杵:"堪"通"戡", 指捣衣声,"杵"为捣衣棒。堪杵读kān chǔ。

    6、授衣:周代制度九月发放冬衣,语出《诗经·七月》"九月授衣"

    语音
  • 赏析

    这首诗作于陆游宦游途中,以白描手法呈现深秋寒意。

    首联"船尾寒风"与"江边丛祠"勾勒出寂寥的江畔图景,颔联用"行人畏虎""舟子捕鱼"的细节展现百姓为生计奔波的艰辛。

    颈联"茆叶翻翻""苇花漠漠"以动态叠词活化植物在风雨中的姿态,尾联"堪杵""未授衣"将捣衣声与无衣御寒的现实对比,层层递进地烘托出深重的民生关怀。

    全诗将自然寒意与社会寒意自然融合,体现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语音

猜你喜欢

  • 三衢道中
    · · 曾几
    七言绝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 望洞庭
    ·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江南逢李龟年
    · · 杜甫
    七言绝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如梦令
    · · 向滈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两个。

    灯烬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陆游

9531篇诗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